就在幾天前,蘇大附兒院收治了一個年僅5歲的狂犬病患兒,雖然醫護人員奮力搶救,患兒還是不治身亡。
夏天氣溫高,貓狗等動物比較容易“情緒暴躁”,加上人們衣著單薄、皮膚暴露多,很容易受傷。因此,夏季一直是狂犬病疫苗接種的旺季。
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專家提醒廣大市民,當被貓狗等動物抓傷、咬傷之后要及時就醫、判斷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平時家養寵物的市民也可以為寵物和自己接種疫苗,提前上好“保險”。
據省疾控中心統計,2016年1-7月,全省犬傷門診狂犬病暴露就診人數近40萬人次數;7月暴露就診人數環比增加3.00%,較去年同期增加1.83%。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犬、貓等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粘膜被狂犬病宿主動物舔或被其體液污染。
暴露前免疫是指未被動物致傷或未接觸狂犬病病毒前進行狂犬病疫苗的預防性接種。
如何判斷狂犬病癥?省疾控專家解釋道,狂犬病病毒主要影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其特征性臨床表現為恐水、怕風、畏光、吞咽困難、狂躁等。
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的恐水、怕風等癥狀,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雖然狂犬病目前沒有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一旦發病幾乎100%死亡,但規范開展暴露前免疫或暴露后預防處置可以有效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省疾控中心專家最后想和大伙說說,被犬、貓等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后傷口采取緊急處理的辦法,可以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清洗每處傷口至少15分鐘,沖洗后請一定要及時前往就近的犬傷門診進行預防處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
1、和野生動物保持一定距離,關愛流浪動物時,警惕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
2、學校和家長要告知孩童不要逗弄不熟悉的動物,被犬、貓咬傷要及時向家長或老師報告,以便及時進行暴露后的預防處置;
3、提倡文明養寵物,不要隨意遺棄寵物,定期給犬、貓等寵物注射獸用狂犬疫苗。
(轉載至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網站)